1. <menuitem id="zjpwp"></menuitem>
      <ruby id="zjpwp"></ruby>
    2. 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二十大時光】中原糧倉和一粒種子的故事

      • 2022年10月20日 16:2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二十大時光)中原糧倉和一粒種子的故事

        中新網新鄉10月20日電 題:中原糧倉和一粒種子的故事

        作者 趙暉 闞力

        十月,豫北的秋色一片金黃,這是豐收的顏色。

        黃河北岸再向北,進入新鄉延津縣,一座金黃的巨型麥穗雕塑輔以“中國第一麥”五個大字,將這里與“中原糧倉”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記者前往目的地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大柳樹村的道路兩側,攤曬的玉米和花生延綿數里,豐收之景讓人驚嘆。

       圖為歐行奇手拿微型鐮刀,對每個品種的紅薯切開查看!£R力 攝
      圖為歐行奇手拿微型鐮刀,對每個品種的紅薯切開查看!£R力 攝

        位于國家小麥產業園核心區的河南麥香薯甜好時光農場,是河南科技學院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主任歐行奇教授的育種基地,這里夏季育小麥,秋季育紅薯。這位“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農業育種專家,跟土地打了三十多年交道。

        進入農場,本以為歐行奇會在辦公室等候記者采訪,誰知他正蹲在一片紅薯地里,深色裝束和黝黑的皮膚,在一眾人里很是難找。

        “你好,我在這里!”一聲高喊,記者才看到他的位置。在狹窄的紅薯溝里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幾分鐘,來到歐行奇面前,他伸出滿是泥土的手握住記者的手,“來,你們也沾沾地氣!”

        隨后的一個多小時里,歐行奇帶著記者邊走邊介紹情況。一把微型鐮刀,時不時將刨出的紅薯切開:“你看這個品種,看外觀表皮光滑、薯形好,看出土情況它高產,切開肉質也不錯,這個品種要重點關注!”

      圖為歐行奇削開紅薯查看薯肉!£R力 攝
      圖為歐行奇削開紅薯查看薯肉!£R力 攝

        每年的這時候,歐行奇都會在這片近400畝的育種基地帶領團隊篩選薯種,確定未來重點培育方向。地里的活干完,待紅薯存放二十多天糖化后回到學院實驗室,他便開始“日均品嘗幾百個紅薯”的口感品質工作,“對一個優質品種來說,口感更是十分重要!

      圖為歐行奇和團隊成員篩選薯種,記錄每個品種性狀!£R力 攝
      圖為歐行奇和團隊成員篩選薯種,記錄每個品種性狀!£R力 攝

        其實,歐行奇的科研主業是小麥育種。自1986年起,他就一直從事小麥育種,先后參與“百農64”“矮抗58”小麥品種培育,其中“矮抗58”在黃淮南片種植面積超3億畝;主持培育了“百農207”“百農307”“百農607”等多抗高產小麥新品種,其中,“百農207”是我國“十三五”時期代表性、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平均畝產1300斤左右。

        采訪中,記者巧遇江蘇宿遷幾位種企負責人慕名而至,向歐行奇了解“百農607”情況。其中一名曹姓經理說,“百農”系列小麥品種在宿遷深受農民喜愛,“這些品種產量高,抗倒伏,很適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

        成績的取得,是歐行奇用腳步在麥田里丈量出來的。團隊成員喬紅介紹,每年麥收前的兩個多月,他在麥田日均行走近三萬步。

        “下地割麥子,在麥地住帳篷都是常態!眴碳t說,正是歐行奇對麥子的癡迷、對科研的執著感染了她,使她堅定了做農業科研的決心。

        十年來,歐行奇帶出了一支不怕累、能吃苦、創新能力強的40余人育種團隊,這支團隊在做大做強小麥育種的同時,不斷在紅薯育種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圖為歐行奇展示令他滿意的紅薯品種!£R力 攝
      圖為歐行奇展示令他滿意的紅薯品種!£R力 攝

        “起初是基于教學需要接受了這項任務!闭劦健翱缃纭遍_展紅薯育種,歐行奇說,新世紀初,學院小麥、棉花、玉米等大作物品種已相當成熟、穩定,而水稻、花生、紅薯等小作物品種幾乎還是空白,亟待開拓創新。

        “近幾年,人們食物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吃得豐富、吃得健康成為人們的追求,紅薯等雜糧作物產業鏈條長,屬高附加值作物,從消費端到生產端都會受歡迎!痹跉W行奇看來,無論是小麥還是紅薯,其研究目的都是讓國人不僅吃飽還能吃好。

        目前,歐行奇培育命名的“百薯1號”“百鄭薯1號”“百鄭薯2號”等紅薯品種有近30種,還在試驗種植階段、尚未命名的超百種。一手抓小麥、一手抓紅薯,歐行奇形容這是“雙輪驅動”。

      歐行奇拿著記錄本,向記者介紹他查看薯種的情況!£R力 攝
      歐行奇拿著記錄本,向記者介紹他查看薯種的情況!£R力 攝

        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近十年,“中原糧倉”河南的全年糧食總產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與歐行奇一樣奔走在田間地頭的農業專家們,是糧倉豐收的“密碼”之一。

        “種子是農業增產措施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國良種覆蓋率已經達到96%左右!痹诤幽限r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看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種業是重要的一環。

        郭天財介紹,近幾年,河南培養了一支涵蓋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甚至農民專家在內的龐大的農作物育種隊伍,涌現出一批種業創新領軍人物,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強省的若干意見》,實施了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6大行動,成立了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組建了神農種業實驗室,規劃建設了“中原農谷”,加之依托河南農業大學建設的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麥玉米生物學國家重大實驗室等,他希望這些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能夠把河南乃至國內外農作物育種優勢資源聚集、整合起來,使種業創新步伐邁得更大、更快、更穩。

        “但糧食生產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多學科、多部門協同才能實現農業增產!惫熵斦J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不僅要壯大種業,還要重視相關學科的協調發展、全面推進農業領域科技創新,才能確保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他相信,國家未來會持續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們‘農業人’要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新擔當,好的政策加上創新驅動,糧倉無虞!

        歐行奇向記者表示,過去五年,我國立足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做大做強種業,對《種子法》作出全面修改;立足促進依法治農、依法護農、依法興農等,設立了各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鼓勵創新,不斷打造利于科研創新的寬松環境,這些都為糧倉裝滿糧奠定了根基。

        對于未來,歐行奇同樣滿懷信心!拔覀兾磥砼Φ姆较,是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的同時,繼續加強高標準良田建設;加強突破性重大優良品種培育推廣,穩步快速提升糧食產量和質量;在育種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培育抗逆抗病節水省肥型高效品種!彼f,致力培育更多更優新品種,是他這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的情懷。(完)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久草亚洲av

        1. <menuitem id="zjpwp"></menuitem>
          <ruby id="zjpwp"></ruby>